發(fā)布日期:2014年09月10日
乘務員教孩子寫漢字
8月30日上午9時許,寶成鐵路線上,西安開往昆明的K165 次列車駛入四川廣元至江油段,10歲的彝族小姑娘吉車阿呷被邀請到餐車,參加列車流動民族小學開學第一課。阿呷拿起作業(yè)本填寫年級和姓名,當寫完“三年”兩個字后,停頓不語,她說
不會寫“級”字。
阿呷說,自己讀過二年級,今年在父母打工的磚窯場一邊照看不滿周歲的弟弟,一邊給父母做飯。開學了,她準備回家上學。當天,在被邀請的孩子中,許多受教育的情況還不如阿呷。
彝族同胞伸援手催生列車民族小學8月29日,列車從西安發(fā)車,副列車長趙俊鵬同往常一樣走進車廂,當看到彝族穿著、帶孩子的旅客時,他便上前邀請孩子到餐車的民族小學上課。39歲的趙俊鵬對彝族旅客有著特殊的感情。2010年8月19日,列車運行至寶成線德陽至廣漢區(qū)段,洪水摧毀石亭江大橋五六號橋墩,列車脫線,15、16號車廂眼看就要墜河。危急時刻,兩名彝族小伙子協(xié)助時任16、17號車廂列車員的趙俊鵬撞開車門,確保了219名旅客的安全轉移。
生死關頭,彝族同胞挺身而出。此后,K165/166 次列車乘務組和車隊便琢磨如何回報彝族同胞?該列車從西安到昆明,沿途經過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便成了大涼山彝族百姓出川的重要交通工具。運行淡季,每趟也有100多名彝族乘客。每逢彝族火把節(jié)、新年和農歷新年等節(jié)日,幾乎整列硬座車廂都是彝族旅客。
列車長郭大鵬介紹說,大涼山貧窮落后,人口約460萬,其中四分之一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他們出行時背著、拉著、抱著孩子的現(xiàn)象很是普遍。有時,一節(jié)車廂就有二三十名適齡入學兒童。許多孩子從來沒進過校門,沒讀過一天書,甚至不會說漢語。
給孩子們教些漢字吧?2011年10月起,此次列車率先在第二乘務組辦起了“列車流動民族小學”,后來推廣到列車八個乘務組。
學校偏遠考20分就是第一名35歲的吉車阿呷父親在書寫自己名字時,只寫出“吉車爾”三個字,小阿呷見狀,奪過爸爸手中的筆,寫上“切”字。“吉車爾切”,這是小阿呷爸爸的名字。
“會寫幾個字,還算是有文化的。”曾擔任此趟列車十余年警務長的任玉明說,彝族乘客文化層次普遍偏低,有時,看到一節(jié)節(jié)硬座車廂坐滿了彝族旅客,可要找個會寫漢字的旅客協(xié)助辦案,卻往往走完整個列車都找不出一位。30日當天,隨機咨詢的一些彝族旅客現(xiàn)狀印證了任玉明的說法。這些彝族旅客,大多同吉車阿呷的家庭一樣,有四五個孩子。吉車阿呷的家庭教育情況稍好,她是家里的老三,姐姐是老大,讀七年級,哥哥是老二,讀五年級。妹妹還小,6歲,還未讀書。弟弟一歲零三個月。
吉車阿呷的父親吉車爾切和妻子在磚廠打工,收入不高,又得供幾個孩子讀書。兩口子只能暫時委屈老三吉車阿呷,讓她照看弟弟妹妹,夫婦倆計劃先賺錢,將來再讓小阿呷復學。
在大涼山彝族自治州一些山區(qū),孩子們不讀書,除了上學難、師資力量薄弱和文盲較多的集體無意識等傳統(tǒng)束縛外,還有一些原因:山區(qū)普遍超生,一家四五個孩子很正常,加上結婚彩禮過重、計劃生育超生社會撫養(yǎng)費過高等原因,年輕的家長,結婚后,只得疲于彩禮費還款和為計劃生育超生費打拼。
涼山州喜德縣東河鄉(xiāng)瓦爾小學羅校長證實,有一些孩子,確實是因家里交不起一百來元的書本費和校服費而失學的。
適齡兒童輟學和未讀書者在大涼山似乎很普遍。涼山州美姑縣巴普鎮(zhèn)四季吉村,前年通路,去年通電,如今手機依然沒有信號。村干部說,6到12歲適齡兒童94人,其中47名孩子處于未讀書和輟學狀態(tài)。輟學率高,就學者教育質量也讓人揪心。孩子們說,該村小學三年才招生一次,只有一名代課老師,考試考20分就能拿第一名。
了解了這一教育現(xiàn)狀,問起讀過兩年書的吉車阿呷,她的家是哪里的?她只會寫“大壩鄉(xiāng)小學”幾個字就不足為奇了。
教幾個漢字讓孩子有個美好回憶
吉車阿呷是幸運的,她參加了今年K165/166 列車的開學第一課。聆聽了列車員講解的沿途地理知識,收到了文具盒、一打鉛筆和幾本作業(yè)本等禮物,還觀看了動畫片,學會了幾個漢字。一堂40分鐘的特殊課程結束后,小姑娘說,自己很開心。
在三年多的辦學時間里,K165/166次列車上的民族小學每天都要組織少數民族學生開設民族課堂,每節(jié)課時40分鐘。授課內容包括看圖識字、學寫漢字和提供免費圖書等。
列車民族小學發(fā)起人,列車長郭大勇談起辦學的情況時說,起初,教學設備都是因地取材,僅有一塊簡單的黑板,幾根水彩筆和板擦,以及用作獎品的作業(yè)本和書包。每次出乘,經廣元到江油段,返程,廣漢到德陽段,換休的列車員都會走進車廂,邀請一些6到12歲的輟學彝族孩子,教他們學寫兩三個類似“人”“口”“手”“天”“地”“大”“小”等簡單漢字。
列車民族小學辦得有板有眼,淡季有時只有一個孩子,他們也正常開課。走進列車民族小學課堂,餐車內,寫著“民族小學”的匾牌十分醒目;他們發(fā)給學生的作業(yè)本上蓋著:“K165次英雄列車民族小學”紅色雙語印章。足見民族小學的規(guī)范程度。
“火車”“美好”這是郭大勇從眾多漢字中選出來教授的內容之一。他說,這四個字中,“火車”代表鐵路和他們的職業(yè);“美好”是希望這些孩子們有個美好幸福的
未來。
“不能保證每個孩子回家后都能讀書,但至少可以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回憶吧!”郭大勇說,他們只是拋磚引玉,說不定家長受到影響,會讓孩子讀書。
令郭大勇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個名叫馬產么土牛,12歲的涼山州彝族女孩。2012年5月30日上午,郭大勇巡視硬座車廂尋找生源時看到一個背著妹妹,抱著弟弟的小女孩。得知小女孩是孤兒,沒上過一天學,跟著叔叔嬸嬸外出打工,為他們看孩子做飯。課堂上,郭大勇教給她“土牛”和“三”這三個漢字。課程結束后,小姑娘抱著他不肯離開說想讀書。郭大勇同孩子的叔叔溝通后,對方答應回老家聯(lián)系學校讓土牛讀書。
為了更好地辦好民族小學,今年春運期間,列車在臥鋪和硬座車廂開設了兩個供彝族孩子閱讀的流動書屋和免費閱讀書架。2月26日,省新聞出版局贈送了1500冊圖書,每組列車300余冊。截至8月30日,K165/166 次列車八組車體的兒童圖書借閱達3410人次。
“今年原計劃的圖書閱讀目標為1萬人次,看來是達不到目標了。”西安鐵路局成昆車隊黨總支書記費耀斌說,目前,彝族兒童閱讀率還不是很高,教授學生也僅為300多人次,列車民族小學還需努力。
文/圖本報記者薛生貴
責任編輯:sxworker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新聞推薦